【有态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造奇新媒体导读】:随着智能制造进程的加速推进,供给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能力培育工作提升日程。那到底如何衡量和评价当下数千家传统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制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商的能力,2017年,由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发起调查和发布的《2016市场研究报告》给出了较为全面的阶段性梳理。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
上文中我们解读了两组重要的数据,现在来回顾下,这有助于看清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的总体格局与细分市场状况。为2018年市场分析和深挖客户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060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未来2-3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按层级细分市场来看,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中,局部方案与整体方案市场份额为92%:8%。
按应用环节细分来看,2016年,排名前五位的包括:柔性装配系统、加工环节数字化系统、智能输送系统、智能仓储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0%、15%、11%、10%和9%,其他占比35%。
链接(解读一):工信部力推40家10亿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西门子等遭受挑战
市场竞争格局
据统计,中国传统工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总数超过8,000家,而在当前阶段具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数量约为500-600家。按照《报道》的划分,传统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并不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近600家供应商“分食”2016年度的千亿市场。
随着智能制造市场的快速发展,已沦为传统业务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正在积极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也就是说,不仅制造业本身存在迭代和优胜劣汰,那些服务于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也要不断更新业务系统才能适应未来。
同时,一些新生力量不可小觑,作为新创公司或从原有母体脱胎出来的公司,正在快速登上历史舞台。
一是,智能装备制造商正加快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的布局;
二是,行业领先制造业公司,它们历经岁月积累了行业内相当程度专业化知识(know how)、技术、能力,凭借着自身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理解以及日趋成熟的自用系统解决方案,提炼成抽象解决方案与能力输出给同业具有共性需求的其他用户,比如服务于手机检测业务的晨讯,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是,ict企业也在试图打破旧有边界,寻找基于自身优势的切入点布局智能制造。
详解解决方案供应商构成
接下来,看一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具体分解,可能比你原来想象的范畴更大些:
1、整体方案服务商:该类型供应商普遍属于综合型集团,产品门类齐全,硬件和软件体系完整,行业积累深厚,战略布局能力强,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可以提供针对智能制造的整体化解决方案。这一类企业最值得关注!也是工信部及联盟重点推荐的服务商!
业务特点:服务内容侧重于顶层架构设计与咨询,能够引领行业标准研制,在智能系统集成、工控核心算法、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处于产业领先水平。
2、智能制造成套设备供应商:该种类型的企业以总包商为主,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设备及软件研发、智能装备成套供应能力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3、智能装备制造商:该类型企业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三维打印装备、新型传感器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生产厂商,部分此类企业具备集成服务和软硬件技术开发与实施能力。
4、工业自动化集成服务商:该类型企业主要提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相关软件,具备控制系统集成能力,具备参与局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5、工业软件与信息化服务商:在制造业领域具备工业设计、仿真、mes、erp、scm、aps等方面能力的公司。
6、技术咨询服务商:该类型的企业能为业主提供有针对性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专项技术咨询、技术配合和项目设计等服务,包括工业设计院以及第三方咨询服务商。
7、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该类企业主要为家电、汽车、消费品、电子、电力等行业领域的领先制造企业,在自身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的同时,融合创新应用的模式,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集成应用,并形成新业务利润增长点。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构成
(一)、数字化工厂
结合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的需求,在分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营领域、业务特点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将数字化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综合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由设计单位或科研院所发展而来的数字化车间/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以提供三维数字化模型为主的供应商。
(二)、研发环节数字化
此类供应商主要以软件生产企业为主,这些软件生产企业通常满足如下条件:拥有软件行业协会、科技主管部门或相关资质鉴定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或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核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基础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及为企业提供完整服务,如安装、调试、验收、技术支持、软件维护和培训等。
数字化研发方案设计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仿真模拟软件等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了综合型数字化设计系统供应商和单一数字化设计系统供应商。
(三)、制造环节数字化
细分来看,流程制造行业对制造的数字化管控主要体现在生产管控、hse管理、能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数字化软件部分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操作员培训仿真系统(ots)、调度优化系统(orion)、在线优化控制系统(rto)、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先进控制系统(apc)、无线移动巡检系统。
(四)、物流环节智能化
智能物流没有普适性的方案,需要结合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目前,智能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物流设备商正在向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化,纷纷布局数字化物流系统。
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有三类,一是以设备制造为主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提供物流设备,整体集成能力较弱;二是设计院背景的智能物流方案供应商,该类企业具有总包资质,能够提供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软件开发能力,部分具有提供硬件设备能力;三是软件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提供物流软件。
(五)、企业管理信息化
这块业务的供应商由外资和本土供应商组成,结构和应用领域等比较稳固。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1、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
2、离散行业系统解决方案需求缺口较大;目前,国内流程行业智能制造渗透率较高,而离散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晚,需求缺口较大。
3、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为了跑马圈地、快速抢占市场,部分企业不惜通过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这在干扰市场竞争的同时,也降低了行业整体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4、用户企业认知偏差导致智能制造实施效率降低;
5、智能制造统一标准推进相对落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供应商在提供智能制造提供借鉴方案时,各自为战、自设概念、自说自话等情况十分普遍,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决策困扰,也为智能制造工厂质量、造价等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并影响力智能制造推进效率和推进深度。
6、智能制造产业链尚需深化;
(二)、发展趋势
1、解决方案类企业增加。单独依靠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智能制造供给侧厂商正在增强自身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增设解决方案的部门或成立分公司。
2、跨界协同成为主趋势;
3、产业并购实现业务突破;举例而言,这些现象在工业机器人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正加速产业优胜劣汰,包括美的、长虹、格力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
4、示范企业多元化业务布局。凭借技术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逐步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新增长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作为行业标杆,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沉淀了大量的经营数据和数据模型,同时凭借其自身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理解,自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日趋成熟。面对智能制造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些企业趋向于将自用解决方案提供给具有共性需求的同行业其他用户,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5、新兴技术促进方案持续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工业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创新,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或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发现。
(三)、发展建议
1、企业层面:加大资本投入,注重软硬件产品协同研发;开展跨界合作,推动技术和产品资源整合;加强应用集成,实现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2、联盟层面:建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评价推荐机制;加快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标准;分行业梳理智能制造需求,筛选成熟方案,引导应用推广;加强培训机制,提升智能制造用户的认知水平;构建智能制造联合体,加快智能制造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平台。